对于鞋业企业而言,从订单确认到成品交付的生产过程涉及多工序、多物料的协同,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导致交付延迟。顺通 ERP 通过全流程生产管控体系,结合 MRP(物料需求计划)算法精准计算物料需求,确保生产环节高效衔接,保障订单按时交付。
一、订单信息自动触发生产计划,实现产需无缝对接
当销售订单进入顺通 ERP 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将订单信息(产品款式、颜色、尺码、数量、交付日期等)传递至生产模块,作为生产计划制定的核心依据。例如,某订单要求 1000 双某款运动鞋,交付日期为 30 天后,系统会结合该产品的生产周期(如 20 天),自动倒推生产启动时间,并明确各工序的时间节点(如裁剪需 3 天、缝制需 10 天、质检需 2 天等)。同时,系统会关联客户的特殊要求(如 logo 定制、材质升级),在生产计划中备注并同步至相关工序,避免信息遗漏导致的生产偏差。这种订单与生产的自动联动,省去了人工传递信息的时间成本,确保生产计划与订单需求高度匹配。
二、MRP 算法精准计算物料需求,避免短缺与积压
顺通 ERP 的 MRP 算法是物料需求计算的核心引擎,它基于订单数量、产品 BOM(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及在途物料信息,自动生成精准的物料需求计划。以某款鞋子的 BOM 为例,其包含鞋面面料(1.2 米 / 双)、鞋底(1 个 / 双)、鞋带(1 副 / 双)等物料,MRP 算法会根据订单的 1000 双数量,计算出基础需求(面料 1200 米、鞋底 1000 个、鞋带 1000 副),再减去当前库存(如面料现有 300 米、鞋底 500 个)和已下达的采购订单(如在途面料 500 米),最终得出净需求(面料 400 米、鞋底 500 个、鞋带 1000 副)。此外,算法还会考虑物料的最小订购量、安全库存及采购周期,例如某面料的最小订购量为 500 米,系统会自动将 400 米的净需求调整为 500 米,确保采购量符合供应商要求,同时避免因物料短缺导致生产停工。
三、物料采购与入库全流程追踪,保障生产用料
根据 MRP 算法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顺通 ERP 会自动向采购模块推送采购指令,明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建议供应商(基于历史合作价格、交货速度等)。采购人员在系统中确认采购订单后,系统会实时追踪订单状态(已下单、已发货、在途、已入库等),并设置到货提醒,如某批鞋底需在生产缝制工序启动前 3 天入库,系统会在到期前 5 天提醒采购人员跟进。物料入库时,仓库人员通过扫码确认,系统自动更新库存数据,并同步至生产模块,确保 MRP 算法后续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进口物料或长周期物料,系统会提前预警采购周期,避免因物流延迟影响生产进度。
四、生产工序全流程管控,实时掌握生产进度
顺通 ERP 将生产过程拆解为裁剪、缝制、成型、质检等关键工序,通过扫码计件等功能实现各工序的进度追踪与数据反馈。每个工序的操作人员完成任务后,扫码记录产量、耗时及合格数量,系统实时更新该工序的完成率(如裁剪工序计划完成 1000 双,实际完成 800 双,完成率 80%)。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看板可直观查看各工序的进度偏差,若某工序延迟(如缝制工序因设备故障进度落后 2 天),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建议调整后续工序的资源分配(如增加人员支援)。同时,系统支持工序间的物料流转追踪,如裁剪后的面料流转至缝制工序时,扫码记录交接数量,确保物料在各工序间的可控流转,减少损耗与丢失。
五、异常预警与快速响应,保障交付节点
在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中,顺通 ERP 设置了多重异常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交付的问题。例如,若 MRP 计算发现某物料的采购周期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如需求日期为 10 天后,而该物料采购周期为 15 天),系统会立即预警,提示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协商加急或寻找替代物料;生产过程中,若某工序的不良品率突然上升(如质检合格率从 98% 降至 90%),系统会提醒质检人员排查原因(如设备调试不当、物料质量问题);临近交付日期时,若生产进度未达 80%,系统会向生产负责人和销售团队推送预警,共同协商应对方案(如与客户沟通延期、调整生产优先级)。这些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保障订单按时交付。
综上所述,顺通 ERP 通过订单与生产的自动联动、MRP 算法的精准物料计算、采购与生产的全流程追踪及异常预警机制,构建了从订单到交付的闭环生产管控体系。不仅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有序,还通过精准的物料需求计算减少了浪费,为鞋业企业按时交付订单、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有力支撑。